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
明排水法宜用于粗粒土层 根据地下水量大小,基坑平面形状及水泵能力,集水坑每隔20~40m设置1个 明排水法设备简单,排水方便 集水坑的直径或宽度一般为0.5~0.7m
井点管是用直径38mm或51mm、长5~7m的钢管,管下端配有滤管 集水总管常用直径80~100mm的钢管,每节长3m 一套抽水设备能带动的总管长度,一般为100~120m 一般每隔0.8m或1.2m设一个连接井点管的接头
集水坑应设置在基础范围以外,地下水走向的上游 根据地下水量大小、基坑平面形状及水泵能力,集水坑每隔10~30m设置一个 集水坑的直径或宽度,一般为0.5~1.0m 集水坑的坑壁可用竹、木或钢筋笼等简易加固 集水坑的深度,随着挖土的加深而加深,要低于挖土面0.7~1.0m
明排水法是在基坑开挖过程中,在坑底设置集水坑,并沿坑底周围或中央开挖排水沟,使水流入集水坑,然后用水泵抽走 集水坑应设置在基础范围以外,地下水的下游,每隔20~40m设置一个 当土为细砂和粉砂时,地下水渗出会带走细粒,发生流砂现象,此时应用井点降水法 明排水法设备简单、排水方便,适用于粗粒土层,也用于渗水量小的黏土层
20-50mm 15-25mm 50-65mm 15-60mm
调节池内宜设置预曝气管 曝气量宜为0.6~0.9m3/(m3·h) 调节池底部应设有集水坑和排泄管 池底应有不小于0.05坡度,坡向集水坑
调节池内宜设置预曝气管 曝气量宜为0.6~0.9m3/(m3·h) 调节池底部应设有集水坑和排泄管 池底应有不小于0.05坡度,坡向集水坑
20~50mm 15~25mm 50~65mm 15~60mm
0.4~0.6m 0.6~0.8m 1.0~2.0m 2.0~3.0m